與動物相玉 | 館藏動物造型玉雕與吉祥寓意

動物和玉
的對話

甚麼是玉?
人類為什麼用玉來表現動物?史博館的收藏的玉器中又有哪些動物呢?
讓我們從這個單元出發,一起來研究吧。

《說文解字》將「玉」定義為「石之美者」,亦即美麗的石頭。在東亞大陸地區,玉的使用最早從新石器時代開始。巫師在儀式中藉由這些美麗的石頭與天地神靈溝通,久而久之,使用及佩戴玉器便代表著巫師獨特且神祕的能力與身份地位。

後來,隨著儒家的思想興起,溫潤美麗的玉石逐漸用來象徵人的內在品德,因此佩戴玉飾更表現出個人與社會的井然有序。

玉器最初的神秘性在漢代以後轉化為厭勝(亦即趨吉避凶)的功能:有些玉器用於墓葬以追求不朽,有些則成為人們佩戴護身的飾物。玉的禮儀與宗教功能隨著時代逐漸淡化,越來越朝向生活化發展,成為欣賞把玩的藝術品,也代表著人對美的追求與想像。

在玉的發展過程中,各種想像與真實的動物一直是重要的創作主題,提供了許多紋飾與造型的啟發。這些人們隨身佩戴及賞玩的玉飾記錄了人與動物的相遇,記錄人如何思索與描繪動物。 龍鳳等神話的動物向來被賦予了神秘且能趨吉避凶的能力。其他來自真實生活的動物,有些具備著人所崇尚的特質,例如虎的勇猛、犬的忠誠等;有些動物的名字則因為諧音而成為傳達吉祥寓意的媒介,例如年年有「魚」、吉「羊」如意、「馬」到成功等。這些動物都是匠師們創作玉雕時經常選用的主題。

當然,影響玉雕造型的因素,除了人對動物的觀點外,還有玉石原料本身的特質與限制。此外,不同時代往往會出現獨特的動物造型玉雕。以玉馬為例,漢代較常出現的是奔跑的馬及馬頭造型,但宋代以後則常見臥姿的全身式玉馬。從這些動物造型玉雕,我們也可得知匠師們承襲的美學觀點及處理玉石材質的知識。

館藏玉雕中的不同動物造型,依照動物類型大致可以分為四類:神話動物、野生動物、馴養動物、鳥類與昆蟲。

這些動物或者作為族群的象徵及信仰對象,或者在真實世界被人類獵捕或馴養。牠們以不同的方式進入人類的生活,被賦予了不同的意義,也在文字、文物與文化中留下牠們的身影。